“石头计划”送教齐齐哈尔长青村 助力乡村创新教育振兴

2024.12.31

2024年3月,北京宸星教育基金会“石头计划”远赴东北齐齐哈尔偏远村落长青村,为该地区进行送教帮扶工作。在黑龙江省的辽阔大地上,齐齐哈尔的长青村被誉为鹤城的特色村落,这里不仅是丹顶鹤的栖息地,更是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典范,达斡尔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在此汇聚。

随着东北地区人口流出严重,乡村留守儿童居多,长青村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非遗特色技艺失传的双重挑战。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当地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长青村委多次向北京宸星教育基金会提出申请,希望借助“石头计划”的力量,为长青村的文化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石头计划”团队基于齐齐哈尔当地本土文化调研,针对幼儿年龄分别设计非遗纸文化、非遗音乐、非遗编织3大类系列课程。旨在结合本地的非遗文化与特色产业,通过针对性的课程设计,让孩子们能够接触、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推进文化自信与民族团结。

课程在长青村的爱上海雅幼儿园里进行教学。课堂上,长青乡与长青村的青年干部志愿者与“石头计划”的老师一起携手授课,在“大手牵小手”公益课程中,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温馨愉快的学习环境。青年干部志愿者协助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手工艺品、参与游戏互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

本次“非遗纸艺创新课程”结合了当地达斡尔族的“哈尼卡剪纸”非遗艺术,让孩子们亲手制作感受哈尼卡剪纸艺术的魅力;当地世界湿地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丹顶鹤等珍稀保护动物开展纸膜制作,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当地动植物的生长特点、生态功能以及对人类的重要性。

蒲编艺术是用蒲草就地取材进行编制,作为齐齐哈尔的文化名片,“非遗编织创新课程”结合齐齐哈尔的蒲编兔子,蒲编板凳,云等各类编制制品,教授孩子们编织技艺。

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传统乐器,以其独特的琴头特点,传递着历史的声音,诉说着民族的故事。“非遗音乐创新课程结”合当地蒙古族乐器特色,开展了马头琴彩绘制作教学,对少数民族音乐和乐器教学进行了探索。

授课完成后,为了将孩子们在课程中创作的优秀作品得以更好的展示,村委干部们在长青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布置了课程文化成果展厅。彰显长青村对非遗文化的传承。

文化展厅的开放吸引了周围乡村的干部和长青村村民前来参观。他们纷纷对“石头计划”送教团队的工作表示赞赏和感谢,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为长青村的文化庚续重塑信心。长青乡政府领导也对“石头计划”送教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感谢,认为非遗创新课程的开展为长青村的文化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了力量;并邀请“石头计划”李老师能够长期指导持续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课程。

未来,“石头计划”将继续关注乡村文化教育发展,为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提供优质的创新教育资源。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偏远地区的教育问题,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